一水护田将绿绕,两山排闼送青来.运用什么典故
王安石的诗
《书湖阴先生壁》
茅檐长扫净无苔,花木成畦手自栽。
一水护田将绿绕,两山排闼送青来。
这首诗的最后两句“一水护田将绿绕,两山排闼送青来”用了两个汉代的典故,一个是“护田”,一个是“排闼”。“护田”出自《汉书 西域传序》,汉代在敦煌以西驻兵戍边,并置使者校尉进行管理。“排闼”出自《汉书 樊哙传》,汉高祖曾经称病,不理朝政,并命令群臣不经许可,不得擅入宫禁。但是樊哙为了劝说高祖,竟无所畏惧,推门而入,最终说服高祖上殿听政。王安石用这两个典故,来摹写山居风景的秀丽。一汪溪水将田地环绕,好像在护卫一样;而两座山直闯进门,送来了清脆的山色。茅檐长扫净无苔,花木成畦手自栽。
一水护田将绿绕的下一句
1、“两山排闼送青来”就是答案!这句诗出自北宋王安石的《书湖阴先生壁》,全诗是:“茅檐长扫净无苔,花木成畦手自栽。一水护田将绿绕,两山排闼送青来。”后两句堪称全诗“高光时刻”,把山水写得像人一样活泼!
2、“排闼”是推门而入的意思,这里用来形容两座山仿佛“哐当”一下推开房门,把青翠的山色“快递”到眼前。拟人手法让静态的风景瞬间动感十足,画面感超强!咱们脑补一下:山像个热情邻居,门都不敲直接带着礼物冲进来,这想象力绝了!
3、这两句诗还暗藏“对仗狂魔”的细节!前句“一水”对“两山”,“护田”对“排闼”,“绿绕”对“青来”,字数和结构工整得像对联,读起来节奏感拉满,王安石不愧是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,玩文字游戏都能这么高级!
4、整首诗其实是夸邻居的!题目里的“湖阴先生”是王安石的好友杨德逢,住的地方特别有田园范儿,王安石表面写山水,实际在夸朋友“会生活”——你看他家门口,水主动当保镖,山抢着送风景,这环境谁看了不羡慕啊!
5、偷偷说个小彩蛋:“护田”“排闼”两个词都是典故!前者出自《汉书·西域传》,后者来自《史记·樊哙传》,但王安石用得毫无痕迹,仿佛山水天生就该这么描述,难怪后世夸他“用典如盐入水”,这文化底蕴不服不行!
相关问题解答
1、问:“一水护田将绿绕,两山排闼送青来”这两句诗用了啥典故啊?
答: 哈哈,这两句出自王安石《书湖阴先生壁》,化用了《汉书》里的“护田”和“排闼”两个典故!前者来自《西域传》的“置校尉护田积谷”,后者是《樊哙传》里“哙乃排闼直入”(樊哙推门闯宫劝刘邦的梗),王安石玩得高级,把历史词儿写成了田园风景~
2、问:“一水护田将绿绕”下一句是啥?全诗能背吗?
答: 下一句是“两山排闼送青来”呀!全诗是:“茅檐长扫净无苔,花木成畦手自栽,一水护田将绿绕,两山排闼送青来。”——王安石去朋友家串门,夸人家院子干净还自带山水VIP景观,慕了慕了!
3、问:为啥说这两句诗用了拟人手法?
答: 你看啊,“护田”像水主动当保镖围着庄稼转,“排闼”更绝——两座山直接推门送绿色上门!把山水写得跟活人似的,这不比“风景美”三个字带感多了?王安石:写诗,我是懂脑洞的!
4、问:王安石写这诗有啥背景故事吗?
答: 这是老王退休后闲逛到朋友杨德逢(湖阴先生)家写的,杨兄估计是个洁癖+园艺高手,院子干净到没青苔,花木排得整整齐齐,王安石一看:好家伙,连门外山水都给你当气氛组!顺手就题了首诗在墙上(古人旅游打卡方式+1)。
本文来自作者[青文]投稿,不代表巴拉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fbala.cn/zixun/202504-20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巴拉号的签约作者“青文”
本文概览:一水护田将绿绕,两山排闼送青来.运用什么典故王安石的诗 《书湖阴先生壁》茅檐长扫净无苔,花木成畦手自栽。一水护田将绿绕,两山排闼送青来。这首诗的最后两句“一水护田将绿绕,两山排...
文章不错《一水护田将绿绕,两山排闼送青来.运用什么典故 一水护田将绿绕的下一句》内容很有帮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