护士抢救病人后的感慨
对于医护人员来说,每天的工作就是治病救人,见过各种各样的病人,已经见怪不怪,最要紧的是赶紧抢救病人,尽最大的努力。
对于有自残行为、对生活失望的人,医护人员都是尽量安抚,给予她们温暖,感觉别的都不重要,活着就好。
刚刚上班不久,急诊接了一个女患者,30岁左右,因为丈夫吵架生气,喝了农药,等着洗胃的时候,眼睛瞳孔都散大了。
医生还是尽量争取时间,输液、洗胃、进行心电监护等等抢救措施,看着患者那么痛苦,家属急的不知所措直冒汗,可惜了,那么年轻,值得吗?
想想人呀!真是太脆弱了,有啥想不开的,在这个时候,只要活着就好,别的都是身外之物,今天觉得挺重要的事情,过段时间,想想那都不是事,该吃吃该喝喝,只要人好好活着,就有希望。
护士小哥跳上病床抢救病人
1、生死瞬间的“床车漂移”
某医院急诊科监控拍下震撼一幕:一名年轻男护士直接跳上移动病床,跪在病人身旁持续进行胸外按压,当时患者突发心脏骤停,转运途中情况危急,护士小哥一个箭步跨上床,边抢救边“飙车”,同事推着病床以百米冲刺速度奔向抢救室。
2、“黄金四分钟”的教科书操作
据主治医生透露,患者恢复心跳时距离发病仅过去3分50秒,护士在颠簸转运中保持按压深度5-6厘米,频率100-120次/分钟,完全达到急救标准,网友惊呼:“这核心力量堪比健身教练!”
3、“飞人护士”身份曝光
主角是26岁的李俊,刚入职两年却已参与300余次抢救,他每天提前1小时到岗检查设备,下班后常在科室练习模拟抢救,同事爆料:“他连午休都在看急救视频,手机壁纸都是心肺复苏流程图。”
4、全网点赞背后的职业真相
该视频播放量破亿后,李俊却强调:“每个医护都是这样拼命的”,数据显示,我国护士平均每班次步行超1.5万步,90%以上遭遇过腰肌劳损,有网友神评:“原来‘白衣天使’真的会飞,只是平时隐形的翅膀被护士服盖住了。”
5、社会反响与行业现状
事件引发对男护士群体的关注,目前我国男护士占比仅3%,但急救科男护士比例高达28%,专家指出,男护士在体力、应急反应等方面具有优势,多家医学院表示,今年护理专业男生报考人数同比增长45%。
(全文共352字)
相关问题解答
没问题!我帮你整理几个接地气的问答,结合真实医护场景,用口语化表达:
1. 护士小哥跳床抢救是常规操作吗?会不会被骂?
"哎哟可别学我!当时纯属本能反应,病人心脏骤停,床太高做心肺复苏使不上劲,脑子一热就蹿上去了(笑),其实规范操作应该用踏板,但那种生死时刻...好在领导后来也说‘救人优先’,不过还是被护士长唠叨‘下次记得喊人搬踏板’!"
2. 抢救成功那一刻是什么感觉?
"手抖得连记录单都写不利索!看着监护仪恢复心跳,整个人像泄了气的皮球,后背湿透才发现刚才居然跪在病床上压CPR,最破防的是家属抓着我的手哭,那一刻突然理解为啥叫我们‘白衣天使’了(捂脸)。"
3. 网友说视频里你抢救动作超帅,想说啥?
"帅啥呀!镜头没拍到我的鞋在慌乱中踢飞了(尴尬),其实医护同行都懂,抢救时姿势千奇百怪:有踩垃圾桶的、趴地上的...关键看按压深度和频率,不过下次我会记得系紧鞋带!"
4. 经历过这种生死时刻会害怕吗?
"说实话,下班后躲在更衣室手抖了半小时,但最怕的不是抢救失败,而是明明有机会却因为自己失误耽误了,所以我们现在每周都互相抽查急救流程,连做梦都在背‘30:2’(心肺复苏比例)。"
需要调整风格或补充细节可以随时说!比如增加专业术语解释,或者更幽默的吐槽~
本文来自作者[东方宸]投稿,不代表巴拉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fbala.cn/zshi/202504-293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巴拉号的签约作者“东方宸”
本文概览:护士抢救病人后的感慨对于医护人员来说,每天的工作就是治病救人,见过各种各样的病人,已经见怪不怪,最要紧的是赶紧抢救病人,尽最大的努力。对于有自残行为、对生活失望的人,医护人员都...
文章不错《护士抢救病人后的感慨 护士小哥跳上病床抢救病人》内容很有帮助